中國古代書法種類大全

來源: 陝西龍立達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日期:2022-09-22  點擊:210  屬于:行業新聞
       衆所周知,現在的書法有5種書體:篆(zhuàn)、隸、楷、行、草,5種雖然不算多,但是很少有人能(néng)夠練好(hǎo)。
       但是,古代書體遠不止5種,唐代有個書法家叫(jiào)韋續的,寫了一本書叫(jiào)《五十六種書并序》,他說書法有56種書體,分的非常詳細。
       中國書法曆史悠久,從古至今,變化很大。在我國幾千年的曆史中,都(dōu)有哪些主要的書法?這些書法主要流行在哪一個曆史時期?爲什麽會産生這樣的書法
       在幾千年中國文明史中,書法種類主要有甲骨文、金文、籀(zhòu)書、小篆(zhuàn)、隸書、魏碑、楷書、草書、行書等9種。
       1、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是我們能(néng)見到的最早的成(chéng)熟漢字,主要指中國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蔔記事(shì)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國及東亞已知最早的成(chéng)體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種載體。
       從安陽小屯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和臨潼周原出土的甲骨文來看,這些文字先用墨或者朱色寫在甲骨上,然後镌刻而成(chéng)。甲骨文字體變化大,同一個字有多種形狀和寫法,而且字形結構疏落有緻、錯綜複雜、質樸典雅。
甲骨文
       據學者胡厚宣統計,共計出土甲骨154600多片,其中大陸收藏97600多片,台灣省收藏有30200多片,香港藏有89片,總計中國共收藏127900多片,此外,日本、加拿大、英、美等國家共收藏了26700多片。這些甲骨上刻有的單字約 4500個,迄今已釋讀出的字約有2000個左右。
       2、金文
       到商代晚期,青銅器上已經有鑄造的銘文,我們稱之爲“金文”。
       這裏的“金文”,是指漢字的一種書體名稱,指的是鑄造在殷商與周朝青銅器上的銘文,也叫(jiào)鍾鼎文。
       金文應用的年代,上自商代末期,下至秦滅六國,約800多年。金文的字數,據容庚《金文編》記載,共計3722個, 其中可以識别的字有2420個。
金文
       安陽後崗祭祀坑出土的戍嗣子鼎有銘文30字,是商代銘文最長的。這種金文是一種結構與甲骨文不同的圖畫性文字,被(bèi)用來記載曆史,镌刻于鍾、鼎等青銅禮器、樂器上。
       3、籀(zhòu)書
       也叫(jiào)“大篆”,因爲著錄于《史籀(zhòu)篇》而得名,字體多重疊。春秋戰國時期,通行于秦國,今存世的石鼓文是這種籀(zhòu)書的代表作。

石鼓文
       石鼓文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是流傳最早的刻石文字,爲石刻之祖。
       4、小篆
       秦始皇統一文字後,改大篆爲小篆。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zhòu)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創制了統一文字的漢字書寫形式。小篆(zhuàn)一直從秦朝流行到西漢末年(約公元8年),才逐漸被(bèi)隸書所取代。

《峄山碑》小篆刻石
       這種小篆書體比起(qǐ)大篆,具有書寫時線條圓潤,結構統一,字形定型,呈縱、橫、方等特點。筆畫簡潔易于書寫是又一特色。小篆是官方通用文字,小篆書法作品也比較多見。
       5、隸書
       隸書也稱“八分體”,與小篆(zhuàn)并行出現,是漢字的一種字體,有秦隸、漢隸等,一般認爲由篆書發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

隸書作品:《曹全碑》
       根據出土簡牍,隸書始創于秦朝,傳說程邈作隸,漢隸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上承篆書傳統,下開魏晉、南北朝,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觑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6、魏碑
       魏碑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稱,是由隸書變楷書過程中的産物,以北魏爲最精,大體可分爲碑刻、墓志、造像題記和摩崖刻石四種。鍾緻帥稱魏碑“上可窺漢秦舊範,下能(néng)察隋唐習風。”

魏碑作品:《元君墓志》
       魏碑書法對後來的隋和唐楷書體的形成(chéng)産生了巨大影響。曆代書家在創新變革中也多從其中汲取有益的精髓。
       魏碑作品以《張飛女墓志》、《元君墓志》、《始平公造像》、《鄭文公碑》、《張孟龍碑》等爲代表。
       7、楷書
       楷書是漢字的一種字體,也叫(jiào)楷體、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書中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它産生于西漢,成(chéng)熟于東漢末年,盛行于魏晉南北朝,此後曆代沿用,直到如今。

歐陽詢楷書:《九成(chéng)宮醴泉銘》
       考古發現的漢代瓦當銘文和居延漢簡中的文字,已具備楷書的點、橫、撇、捺、勾挑、橫折、豎提等基本筆畫,其形體由圓而方,具有楷書特點,又經三國魏晉南北朝的過渡,姿态百變,精品叠出。到唐代大盛,諸家各具風貌,尤其是以顔真卿、歐陽詢最爲著名。時至今日,楷書仍然是漢字的一種主要通行書體。
       8、草書
       草書是根據“漢隸”、楷書的架式寫成(chéng)顯得潦草的字體。大約從東晉時代開始,爲了跟當時的新體草書相區别。把漢代的草書稱作章草。依據形體不同可以分爲章草、今草、狂草三種。正如李志敏所說:“臨于池,酌于理,師于物,得于心,悟于象,然後始入草書妙境。”

行草作品
       章草是一種使隸書寫得快捷而行筆草率或簡筆造出的一種介于隸書和草書之間的“草隸”,進而演變爲“章草”書體。現代著名書法家啓功在《古代字體論稿》中解釋“章草”時認爲,章草的寫法具有條理和法則,比較符合章程,用于奏章,故稱章草。
       今草是楷書流行以後人們利用章草的筆法和楷書的體勢創造而成(chéng)的一種草書字體,與章草有很大區别。今草的特色是在一幅字中既可上下字相連,又可大小相生,還可以粗細雜糅、正斜相依等。因此,可以說章草是隸書的快寫體,今草是楷書的快寫體。
       狂草是一種比今草更爲潦草、狂放的書體。力求通篇氣勢暢達、筆勢連綿回繞、變化多端是其特點。這種字體出現于唐朝。
       9、行書
       行書古稱“押書”,在書的基礎上發展起(qǐ)源的,是介于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爲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于辨認而産生的。
       現東晉著名書法家陸機的《平複貼》、王羲之的《十七帖》、《蘭亭集序》正名當是行書。

《蘭亭集序》
       可以說行書出現于章草向(xiàng)形草過渡之際,至于後世所稱的行書,學者們認爲是介于楷書和草書之間,是一種伴随楷書的流行而産生的新字體,“楷如立,行如趨,草如走”,這是對行書特征最貼切的概括和诠釋。
掃描二維碼關注公衆号

掃描二維碼關注公衆号

陝西龍立達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西安市航天基地雁塔南路266号

郵政編碼:7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