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漢字的書寫方式已經從刀刻發展到了用毛筆書寫,從軟筆畫轉變爲硬筆體,文字也從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行書、楷書,經過數千年的發展。
當年倉颉所創的文字,也是驚天動地,讓人哭笑不得。中國漢字從“象形”到“象形”,逐步從“意象”到“象征性”的轉變。從意象到抽象的發展過程,既是人們對社會生産、生活質量的提高,也是前人對世界、對世界的認識和改造的認識層次的不斷發展和提高。
中國
書法是以藝術的方式書寫的。曆代先人在運用文字時,將(jiāng)自己的感受和性格融入其中,從而形成(chéng)了一種
書法。
中國的
書法藝術一直有延續、傳承和發展。
就(jiù)拿篆書來說,盡管篆書早已不爲官民所通用,但是在繼承的過程中,篆書卻不斷地煥發出勃勃生機。
從春秋戰國中山篆,到李斯,從三國的黃象篆,到晉魏權篆,再到唐代李陽冰的鐵線篆。
從清代鄧石如的篆書到吳昌碩的篆書,到齊白石的篆書,到如今的崔立信的“箭尾篆”,都(dōu)是在不斷地傳承和發展中。
其它的書體,例如隸書,在每個朝代都(dōu)有不同的風格。
漢隸在發展的曆史進程中,不斷地演化,到了今天,隸書的變化也是衆說紛纭。
行書、草書亦是曆朝曆代皆有革新之人。
中國的
書法曆來都(dōu)是以中宮爲中心的力量,就(jiù)像太極拳那樣。如果違反這個原則,很可能(néng)會走上錯誤的道(dào)路。甲骨文的文字也是用中鋒的刀刻。改用毛筆,這是亘古不變的定律。
在日本,有些被(bèi)外國人所推崇的書道(dào)著作,就(jiù)是與這個原理相違背的。他的寫作雖然很有戲劇性,但實際上卻是背道(dào)而馳的。與
書法所要表達的道(dào),有著(zhe)天壤之别。
任憑他如何咆哮,都(dōu)沒有半點内力,墨豬就(jiù)是個笑話,根本上不了台面(m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