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書法的傳承、唯美和大衆之路

來源: 陝西龍立達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日期:2022-07-19  點擊:183  屬于:行業新聞
       中國書法,是漢字文化最具特征的藝術,也是最能(néng)代表中華傳統文化精神的藝術,被(bèi)譽爲東方美學之魂。熊秉明先生說過:“中國書法是中國文化核心的核心。”林語堂先生也說“隻有在書法上,我們才能(néng)夠看到中國人藝術心靈的極緻”。蘇士澍先生更是大力提倡“寫好(hǎo)中國字,做好(hǎo)中國人”。可以說,書法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寫好(hǎo)中國字,不應該隻是書法家的事(shì),而是每一個有良知的炎黃子孫共同的責任。寫一手好(hǎo)字,展現悠久的中華文化,展示自信而優雅的自我,又何嘗不是人生的一大樂趣!寫一手好(hǎo)字不難,但要真正寫好(hǎo)中國書法,卻并非易事(shì)。筆者一直提倡,寫好(hǎo)書法,要走傳承之路,唯美之路,大衆之路。
       一、學習書法,首先是傳承之路
       中國書法源遠流長,它與中國文化相表裏,是我國幾千年文化的結晶。在中國五千年有系統文字記載的曆史長河中,書法無疑起(qǐ)到傳承曆史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國書法,在魏晉唐時期達到頂峰,其後在傳承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發展。筆者認爲,“書法”,既是書寫的技法,更是書寫的法則。因此,書法不僅僅是“技”,也是“藝”,更是“道(dào)”。日本就(jiù)把書法稱之爲“書道(dào)”。
       中國文字起(qǐ)源,自上上古的結繩記事(shì),到上古契木爲文,原始陶器時代的刻畫符号,黃帝時代的倉颉造字,再到殷商時代的甲骨文,才開始真正意義上的中國文字。從春秋戰國至秦代,經過史籀的大篆,至“書同文”的小篆,基本确立了漢字的基礎規範。中國文字由“造字”走向(xiàng)“造形”,從文字時代走向(xiàng)書法時代。
       中國書法自李斯(約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統一規範小篆開始,到蔡邕(公元133年—192年,東漢著名文學家、書法家)之後,進入有明确記錄的書法傳承時代,也由此開啓了延續幾千年的書法傳承史。據唐張彥遠《書法要錄》記載,自蔡邕書法“授于神人”,傳崔瑗及女蔡文姬,文姬傳鍾繇,鍾繇傳衛夫人,衛夫人傳王羲之,王羲之傳王獻之、希超、謝拙。王獻之傳外甥羊欣,羊欣傳王僧虔,王僧虔傳蕭子雲、阮研、孔琳之。蕭子雲傳僧智勇,智勇傳虞世南,虞世南傳歐陽詢、褚遂良等等。
       可見中國書法是一脈相承,每一個字的結字,演化,甚至寫字的筆序都(dōu)非常講究,都(dōu)有一定之規,切不可随意篡改,随便“創新”。如果不了解書法史,不知道(dào)每個字的來源和演化,就(jiù)很難寫好(hǎo)中國字。比如,有些書法作品,把“必”字當作“心”字來寫,寫“左”和“右”用相同的筆序等等,這樣的作品,其實無意中暴露出作者“半調子”的水平。
       有人說,現在寫書法,大的環境和氛圍都(dōu)變了,寫書法更難了,書法沒什麽發展前途。我認爲正好(hǎo)相反,現在正是學習書法,繁榮書法最好(hǎo)的時期。幾千年來,書法技巧一向(xiàng)是私相授受,秘不外傳的“家法”。作爲“看家本領”、“吃飯功夫”,書法是不能(néng)輕易教人的。
       傳說蔡邕一生精于書法,著有《筆勢》一書。蔡邕死後,《筆勢》爲韋誕(曹魏時期著名的書法家、制墨家,“剪刀篆”創始人)所得。鍾繇和韋誕同殿稱臣,有一次鍾繇到韋誕家做客,看到《筆勢》一書,想借回去拜讀,韋誕不允。鍾繇又提出用重金購買,還是遭到韋誕拒絕。鍾繇心思費盡,也沒能(néng)得到《筆勢》,竟氣得吐血不止,昏死過去。幸虧曹操及時送來靈藥,將(jiāng)其救活。對此,鍾繇耿耿于懷,發誓一定要得到《筆勢》。後來韋誕去世,鍾繇用重金雇人盜了韋誕墓,終于得到了垂涎已久的《筆勢》。此後,他發奮研讀、練習,終于得到書法的精髓,成(chéng)爲一代大家。鍾繇的外甥宋翼,寫字“狀如算子”,雖勤奮苦練,終不得法。即使是自己的外甥,鍾繇也不教他。鍾繇死後,墳又被(bèi)别人挖,《筆勢》爲宋翼所得。宋翼按法學習,“書名大振”。
       現在,你想看什麽書,學什麽體,隻要你肯學習,各種書籍、資料、範本、書貼,影像資料,應有盡有。隻不過各種書法作品魚龍混雜,良莠不齊,這就(jiù)更加需要強調書法的傳承之路。
       二、學習書法,應提倡唯美之路
       中國書法被(bèi)譽爲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書法作爲一門視覺藝術,唯美一定是其永恒的主題。當然美有很多種形式,比如壯美,秀美,曲美,凄美;古拙的美,險峻的美,蒼勁的美,稚嫩的美等等,但核心都(dōu)離不開美。隸書古樸妩媚,魏碑森嚴遒勁,楷書疏朗端莊,行書閑适飄逸,草書恣肆昂揚。各種書體,無不彰顯出漢字藝術獨特之美。在幾千年的書法長河中,書法人物和作品浩如煙海,不可窮盡,但能(néng)流芳千古的大家和作品,其實比例非常少,而且無一例外,都(dōu)很美。
       随著(zhe)中國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中國書法也得到空前的繁榮和發展,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争鳴”的大好(hǎo)格局。但我們也看到,伴随著(zhe)繁榮的同時,種種書法亂象也紛至沓來。有些人打著(zhe)“書法創新”、“國際接軌”的幌子,不在書法基本功上下苦功,總想一夜成(chéng)名,走歪門邪道(dào),甚至肆無忌憚地惡搞書法、糟蹋書法,變換名目忽悠、誤導國人,導緻醜書惡紮橫行,肆意踐踏中華文明。
       其實曆朝曆代都(dōu)有一些結體怪異的書體,都(dōu)存在醜書惡紮現象。盡管當時可能(néng)會被(bèi)人們視作爲一種時尚,一種創新,但最終都(dōu)難以避免被(bèi)曆史淘汰的命運,因爲它違背了人們普遍愛美的天性。有些人甚至提出,書法“醜到極緻就(jiù)是美到極緻”,對此,筆者實在不敢苟同。舉一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如果有人真的認爲“醜到極緻就(jiù)是美到極緻”,請他娶一個“醜到極緻”的媳婦回家,看能(néng)“美到極緻”不?可見這種觀點根本經不起(qǐ)推敲。
       中國人一向(xiàng)認爲,字寫得好(hǎo),代表著(zhe)這個人的學問好(hǎo),品行端,因爲“字如其人”,“心正則筆端”,心不正筆就(jiù)不正。揚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西漢官吏、學者)在《法言·問神卷第五》中說:“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聲畫形,君子小人見矣。”這就(jiù)是所謂書爲心畫,書法作品是作者的德行、品性的反映。韓美林先生說過:“在我的眼中,世界是美好(hǎo)的。我的一萬件作品,沒有一件是悲觀的,沒有一件是叫(jiào)苦的。”我們寫書法,在修身養性的同時,也要提倡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néng)量,與人、與己以美的陶冶、美的享受。
       三、學習書法,離不開大衆之路
       中國人通過漢字書寫,在完成(chéng)文字表情達意的同時,以特有的造型和韻律,融入作者本身對人與自然的思考,對人生的感悟,展示出作者特有的審美觀念、人格精神與性情志趣等。學書法的人,都(dōu)知道(dào)《肚痛帖》,相傳是唐代張旭所書,似是張旭肚痛時自診的一紙醫案。内容爲“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熱所緻,欲服大黃湯,冷熱俱有益。如何爲計,非臨床。”要在别的國家,這張紙條寫完之後,别人看見了,其使命就(jiù)結束了。但由于這個紙條,是用毛筆寫在紙上,成(chéng)了書法作品,一千多年之後,仍然被(bèi)衆多書法學習者奉爲圭臬,其影響之大,範圍之廣,估計是任何其他文字所沒法媲美的。這便是中國書法的神奇和偉大之處。
       無論是張旭的《肚痛帖》也好(hǎo),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也好(hǎo),還有名垂青史的諸如歐陽詢、顔真卿、柳公權、趙孟頫等等大家們,他們存世的書法作品,除了字寫的“好(hǎo)”之外,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jiù)是他們的字,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楷而有法,行而有意,草而有度,識字的人都(dōu)認識。也就(jiù)是說,他們的字,有著(zhe)廣泛的群衆基礎,走的是大衆之路。反觀當今很多書法作品,故作高古,故弄玄虛,故意將(jiāng)莊嚴神聖的中國字,寫的誇張變形,勉強組合,以醜爲美,極力造作。以離奇怪異爲目标,以别人甚至自己都(dōu)看不懂爲己任。這樣的書風,這樣的作品,違背了漢字作爲傳情達意的基本功能(néng),違背了大衆的審美情趣,終將(jiāng)被(bèi)曆史、爲大衆所唾棄。
       中國書法,有著(zhe)博大精深的文化根基,蘊藏著(zhe)不可侵犯的民族尊嚴、崇高強大的民族意識。面(miàn)對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遺産,我們應該心懷感恩,心存敬意,努力寫好(hǎo)中國字,做好(hǎo)堂堂中國人。
掃描二維碼關注公衆号

掃描二維碼關注公衆号

陝西龍立達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西安市航天基地雁塔南路266号

郵政編碼:710000